李辰溪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比如扩大窗户的尺寸,因为光线不足对孩子的视力有害。当然,他也意识到窗户变大后,冬天可能会更冷,但这些问题可以日后再想办法解决。

    他还提到了黑板、书桌等教学设施也需要改善。更让他惊讶的是,学校竟然没有厕所,于是他提议建一个,避免孩子们下课后跑到野外去方便,那实在是有碍观瞻。

    他提议道:“这些事,你跟老支书说一下就成。”接着又着重强调,“学校关乎全村,谁家没几个孩子?就算眼下没有,往后还能没有?所以,这事儿得全村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随后,李辰溪没有多留,便回到了家中。

    没一会功夫,李大春就来了。他的头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不再是之前的鸡窝头,身上穿的衣服补丁也少了许多,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一看就知道是有什么好事。

    李辰溪打趣道:“娶老婆了?”

    李大春傻乎乎地笑着回答:“还没呢,不过快了,所以来跟十六叔借一下自行车,可以吗?”

    他已经带着粮食去了小芳家,并且得到了对方的同意。现在,双方正在各自的村里开介绍信,准备下午就去领证。

    李大春想起了十六叔有自行车,如果能骑着它去接新娘子,那对小芳家和自己家来说,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李辰溪问道:“什么时候去?”

    “下午!”李大春回答道。

    李辰溪感叹道:“这么快啊!”在这个年代,结婚就是这么干脆利落,只要双方看中了,当天就可能去领证。和后世不同,现在可没人谈几年恋爱还拖着不结婚。

    李辰溪指了指自行车,说道:“在那儿呢,推走吧!”

    “谢谢十六叔,改天我给你送喜糖!”李大春难掩兴奋。

    李辰溪笑了笑,对他来说,糖不怎么重要,自己本就不爱吃糖,也不缺糖。

    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喊道:“等等!”然后回屋拿了两条新毛巾出来,递给李大春:“既然你叫我十六叔,这两条新毛巾就当是我送给你们的结婚礼物吧!”

    李大春一瞧,瞬间乐开了花,可不正缺新毛巾嘛!在农村,结婚的时候要是能有一对新毛巾、一个搪瓷脸盆和一个暖水壶,那可太有面儿了。哪像城里,结婚讲究“三大件”——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这些东西,随便哪一件对农村人来说都不好置办,更别提凑齐一套了。

    搪瓷脸盆、暖水壶还有喜糖,他父亲早就在供销社帮他备好了。唯独毛巾,因为供销社缺货而没能买到,这让他有些无奈。但现在,十六叔送的这两条新毛巾,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终于凑齐了农村婚礼的“三大件”。再加上有自行车作为接亲的工具,这场婚礼可谓是风风光光,体面至极。

    “十六叔,要不一老一会儿跟我太叔公到家喝两杯。”李大春满是感激,尽管家境拮据,他仍打算摆两桌酒席,邀请老支书等村里有威望的长辈来撑撑场面。

    李辰溪点头答应:“行,一会儿就去。对了,这个你拿着。”说着,他掏出一包崭新的大前门香烟递给李大春,好让他接亲时有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