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脚步轻快,满怀憧憬地迈进了学校的大门。这一天,她的心情格外舒畅,仿佛怀揣着一个即将绽放的绚烂梦想,喜悦之情几乎要从她的每一个毛孔中渗透出来。

    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张燕的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角落,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组的伙伴们分享心中那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好消息。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勾勒出一抹难以抑制的笑容。

    “燕子,今儿个你咋这么高兴呀?瞧你这模样,是不是有啥大喜事?”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张燕的异样,扭过头来,满脸好奇地询问道。

    “啊?我表现得这么明显吗?”张燕俏皮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那可不!你这脸上啊,就差没写着‘我超开心’这几个大字啦!”同学笑着打趣道,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张燕忍不住“嘻嘻”一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道:“我们小组不是一直在捣鼓电灯的研究嘛,嘿,现在可有了全新的思路,你们说,这能不让人高兴吗?”

    “啥?这么快就有新思路了?”周围的同学们听闻此言,都不禁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纷纷投来难以置信的目光。

    而与张燕同一研究小组的成员们,更是激动得坐立不安。他们深知这个研究项目的艰难程度,每一次的突破都来之不易。此刻,听闻有了新的思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燕子,快跟我们说说,到底是啥新思路呀?快别卖关子了!”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急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急切地催促道。

    然而,就在这时,教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异样。

    大家都沉浸在对新思路的好奇与兴奋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老师已经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教室门外。

    张燕兴致勃勃地开始向小组的成员们讲述起来,她的声音清脆而充满活力,详细地阐述着卤钨灯的设计理念。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全新的构想:“就是在玻壳里面注入循环剂,这样一来,蒸发的钨就能重新回到钨丝上啦。”

    教室外,老师静静地站在那里,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张燕的讲述。

    当听到这个天才般的想法时,他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作为一名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师,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设想所蕴含的巨大可行性与潜在价值。

    在老师的脑海中,一幅清晰的画面缓缓展开:当灯丝通电发热,钨原子就像一群活跃的小精灵,从灯丝上脱离出来,向着玻璃管壁飞速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与卤素原子相遇,二者迅速结合,形成卤化钨。

    紧接着,卤化钨又会朝着玻璃管的中央移动,在特定的条件下重新分解,释放出卤素蒸气和钨。而那些重新获得自由的钨原子,如同归巢的鸟儿,再次沉积在灯丝上。

    如此循环往复,灯丝的使用寿命将得到极大的延长。同时,由于灯丝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稳定工作,这不仅能够让电灯发出更明亮的光芒,还能提升灯光的色温,使发光效率大幅提高。